将db表示为放大倍数为: 6dB/二倍频 表示频率增加为2倍,幅值增加10^(6/20)=2倍,即:2倍/二倍频; 20dB/十倍频 表示频率增加为10倍,幅值增加10^(20/20)=10倍,即:10倍/十倍频; 2倍/二倍频 = 10倍/十倍频;
为了更大程度提升CPU的速度。CPU的倍频,全称是倍频系数。
CPU的核心工作频率与外频之间存在着一个比值关系,这个比值就是倍频系数,简称倍频。
理论上倍频是从1.5一直到无限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倍频是以0.5为一个间隔单位。外频与倍频相乘就是主频,所以其中任何一项提高都可以使CPU的主频上升。
理想低通滤波器 的阻带衰减至零,并且过渡带带宽为零。2、实际低通滤波器这两个要求都不可能满足,所以,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要求,既要使阻带信号衰减到尽可能小,又要使滤波器具有可实现性并控制合理的复杂度和成本。
3、一般来讲,低通滤波器的阻带带宽和阻带衰减是紧密关联的。
因为对于一般的低通滤波器来讲,信号频率越高,衰减越大,也就是说,只要信号频率足够高,都能将信号衰减到足够小。因此,实际低通滤波器的要求往往变为对过渡带的带宽或过渡带的下降陡度的要求。一般而言,滤波器阶数越多,过渡带衰减越陡。一阶滤波器的衰减为20db/十倍频,二阶滤波器的衰减为40db/十倍频,n阶滤波器的衰减为n*20db/十倍频。
4、要求抑制的信号与有效信号的频率相差越大,对于过渡带的要求越低,反之,越高。要求抑制的信号相对有效信号越小,对于过渡带的要求越低,反之,越高。5、举例说明:我们把希望通过滤波器抑制的信号称为干扰信号。
并希望把干扰信号抑制40db。比如说,滤波前干扰信号为1V,滤波后,干扰信号小于0.01V。假设有效信号的频率低于或等于50Hz。
A、如果干扰信号频率高于50kHz,采用一阶滤波器,截止频率 设置为500Hz,那么,50kHz信号衰减大约为40db。有效信号衰减基本可以忽略。B、如果干扰信号频率高于5kHz,采用一阶滤波器,截止频率设置为50Hz,那么,5kHz信号衰减大约为40db。
但是,有效信号也倍衰减了-3db。因此,可以采用二阶滤波器,截止频率设置为500Hz,那么5kHz信号衰减大约为40db,有效信号衰减基本可以忽略。
简单说来cpu的主频是cpu本身的时钟频率(简单理解为运算速率),即运算一次加法运算需要多少秒钟的时间(也可理解为每分钟能够运行多少次加法运算),外频是cpu的外部时钟频率(也就是cpu和主板、内存同步运行的速率),前端总线频率也叫总线宽度(f**),代表数据传输速率,倍频是主频与外频的比例关系(即主频=外频x倍频),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统称缓存,是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存储器。一级缓存速率**,cpu处理的数据**从一级缓存调入。
二级缓存是为了满足cpu高速处理数据而设的,相对一级缓存数据交换速度较慢,但是容量较大。
倍频是随CPU负荷的改变而改变的,是没的锁定的。能锁定的只有外频。
而LZ你测得是1.2GHz,是因为CPU的频率是不定的,随负荷的改变而改变。
你要试想下,如果你的CPU都是运作在**频率上,那是一种什么概念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