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呕吐是胃对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吐出之后可减少人体对酒精的吸收,减少对肝脏的损害。物极必反,食饱伤身。
酒不能不喝,可不能多喝。
酒喝多了,胃不能接受,所以要吐。想吐而吐不出来,是因为酒精度还没达到极限,或者是在喝酒时吃的菜比较多,食物在肚中吸收了一些酒水,不易吐出来。想吐却吐不出的确难受,而且难以清醒。这个如果想吐,有一个办法,就是用手指头伸进喉咙按一按舌根强迫酒水吐出,这确实好受些。
不过经常这样对胃很不好的。喝酒**适可而止。在胃的底部,有一个胆管的入口,向胃里输入胆汁,帮助消化脂肪等物质,所以当把胃里的食物吐净,就会吐出胆汁。
我也有同感,先天的我只要沾酒脸就通红,甚至身上出现红白相间的花斑,喝啤酒的时候还会呈现紫色,哪怕喝一口也是如此。啤酒顶多喝一瓶,白酒就更不怎么喝了。
我想天生就是这种类型的体质吧,身体对酒精有排斥反应,而且这样的体质也很难练就大的酒量。
反正我是不抱希望了~我喝多了的时候也是头脑完全清醒,但是一定会吐出来,早晚得吐出来,即便我有时候睡到凌晨了,难受醒来预感不行的时候我就去洗手间,而且肯定会吐的,吐出来就舒服了,而且**的好处是吐出来不会伤身体。这种情况并不鲜见,不用担心。
喝酒头痛的原因是什么,为啥喝白酒会头痛,哪种白酒喝了不上头?经常喝酒的人要注意,看完你就明白了。喜欢喝白酒的人很多,尤其是在各种饭桌酒局,白酒几乎是标配了。
白酒虽然可以烘托气氛,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但是有不少人都遇到过一种情况,就是喝完白酒,容易上头,半夜口干舌燥,第二天起来还会头疼欲裂。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啥喝白酒会头痛,哪种白酒喝了不上头?首先,喝白酒上头的表现,一般情况下会出现:头晕恶心、面红耳赤、心跳加快、酒后干渴,酒醒头痛等类似的状态。其实主要是白酒里的3种物质导致的,下面分别给大家详细说一下。【乙醇】:当短时间内大量饮酒,体内乙醇摄入量,远大于代谢能力。
导致乙醇大量分布在体内,随着血液流经身体各处。外在表现就是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导致脑部充血,头晕难受。这种情况,只要停止喝酒,乙醇很快就会被代谢出去,恢复正常。
【醛类】:醛类是白酒里很常见的,少量醛类有助于白酒的“放香”。如果醛类含量过高,就会导致口干舌燥,嗓子疼,以及喝酒后半夜口渴难受。但是醛类物质沸点低,容易挥发,一般存放时间长的白酒,醛类的含量会非常低,所以说老酒喝完不口渴,就是这个原因。
【杂醇油】:杂醇油是酿酒时必然会产生的,也是白酒风味的重要组成部分。杂醇油是一把双刃剑,少量的杂醇油会带来特别的芳香,比如仲丁醇→清香感,正丁醇→茉莉香,苯乙醇→玫瑰香等等。但是一旦含量较高,就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最直接的表现是头昏脑胀,反应迟钝。
而且杂醇油的代谢速度远比乙醇慢的多,往往要持续1-2天。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一觉醒来,已经很清醒了,但依然头痛难受。主要原因就是这种白酒里的杂醇油含量较高,第二天还没有被代谢出去所导致的。整体来说,一般酒后上头、头疼难受,主要原因就是白酒里杂醇含量过高(假酒除外)。
那么哪种酒的杂醇油含量少?【玉米酒】,杂醇油的含量和酿酒原料有很大关系,最主要的就是玉米,一般把玉米作为原料的白酒,杂醇油含量都很高,甚至严重超标。而以高粱为主原料,杂醇油含量很低。那为什么还会有人用玉米呢,主要原因是成本低,出酒快,效率高。【头尾酒】,酿酒取酒的时候,要“掐头去尾”,中间流出来的酒,品质高、口感好。
这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头酒和尾酒的杂醇油含量超标。但也有少数人把这类酒进行二次加工进行售卖,这类白酒的特点是价格较低,口感很烈,喝起来感觉“劲儿大”,很容易宿醉。有人说纯粮食酒就不上头,其实不准确,很多纯粮食酒也含有杂醇油,它是酿酒过程的必然产物。只是很多酒厂都会严格控制比例,而且出酒以后,还会有降低杂醇油的程序。
来降低它的影响,进而提升口感,喝过以后不头疼不上头。